|
祖巴拉是海湾地区的一座海滨小镇,于 18 世纪末发展至鼎盛时期。人口曾一度达到数千人,四周环绕着有 22 座瞭望塔的城墙,而如今已成为一片废墟,大部分区域都被流沙覆盖着。 |
在卡塔尔的西北海岸,海湾的浅钴水渐渐褪去,露出大片沙滩和一座座由碎石子儿堆积而成的小山丘。考古学家艾伦·沃姆斯利解释道,这座小镇很可能是因这一派景象而得名祖巴拉(意为“沙丘”),但其历史声誉却是历经沧桑岁月之后最深沉的积淀。
他说:“很显然, 祖巴拉不仅是海湾地区唯一一个保存最完好的珍珠采集地,而且也是阿拉伯半岛城市规划的优秀范例。” 他补充道,这座小镇颇具历史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该地区作为沿海贸易地的发展演化”。
鉴于考古学家们常研究历史达千年的地区,艾伦·沃姆斯利的这番赞誉对这座仅在短短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就从沙地走向繁荣,又从繁荣回归为一片流沙的城镇遗址而言的确意义非凡。 祖巴拉(ahl zoo-bar-ah)从附近位于海湾地区中南部河床上的珍珠采集岸获益颇多,在 18 世纪中期到晚期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富有的商人阶级在那里共同建造了一座城镇,并在四周筑起了坚实的城墙,为数千人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这座城镇在当时想必十分宏伟壮观。 19 世纪初,这座城镇不幸遭到攻击,大部分被摧毁,但它的故事阐明了海湾地区工业化前沿海经济依托“白色黄金”——珍珠展现出的活力。
|
那些从祖巴拉遗址挖掘出土的约 6 万件陶器碎片,拼出了“白色黄金”(珍珠的别名)产业在整个海湾地区繁荣发展历程的图像。 |
珍珠采集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产业。 据估计,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珍珠已有 7500 年,这些珍珠出土于科威特萨贝亚和阿联酋第二个成员国欧姆古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这些珍珠和其它出土文物表明,即使在那时,珍珠也同样被视为珠宝,有很高的地位,古代的墓室中还将其用作陪葬品。 罗伯特·卡特在其 2012 年出版的《珍珠之海》一书中写道:“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珍珠采集一直主导着海湾地区几乎所有沿海居民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珍珠对祖巴拉到底有多重要?祖巴拉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又有何重要意义?这两个问题正是卡塔尔伊斯兰考古和遗产十年期项目 (QIAH) 与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对象。这个为期10年的项目创办于 2009 年,由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文物部 (QMA) 与哥本哈根大学联合领导。 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和 21 世纪初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有限,所以直到最近,该镇的精确规模和风貌特色仍是一团迷雾,尽管在历史文献中,对于所谓的导致祖巴拉消亡的重大事件有详尽的记载: 1811 年,祖巴拉遭到阿曼船舰的海上轰炸,顿时硝烟四起,沦为一片废墟。 历史学家过去一直认为这里的居民是因为这件事弃城而逃,导致这座小镇彻底荒废。 目前,QMA 项目已经找到了质疑历史记载的消亡过程的证据,并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且有一些细微差别的版本:当时这座城镇先被占领,部分荒废,然后又被重新占领。
虽然史料资源匮乏,但可以推断出祖巴拉的传奇故事似乎是从系属 Utub 的几个家族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到来开始的。该家族是 17 世纪末阿拉伯中部地区形成的一个联盟部落。其中有一个家族是哈利法家族,现为邻国巴林的统治家族。 Utub 在科威特设立了总指挥部,到 1765 年,他们已打造了一支珍珠采集舰队,约有船舶 800 艘。 为了扩大其影响力,他们将祖巴拉开拓为殖民地,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中心。 当巴士拉等其它贸易中心瘟疫肆虐并遭到波斯攻击之时,祖巴拉曾一度得到了来自海湾其它地区的商人的青睐。
|
这座宏伟的要塞建于 1938 年,距离祖巴拉由繁荣昌盛走向衰退落寞已近一个世纪, 目前正在修复中。 |
在 Utub 的统治下,祖巴拉凭借自有的珍珠采集舰队,很快便迎来了繁荣盛世,其速度之快着实令人咋舌,以至于在十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打造了一座发展迅猛的城镇。 贸易纽带在整个海湾地区持续扩展,一直绵延至印度洋及印度洋以外的地区。 然而,其迅速的崛起却只是昙花一现。 随后,其它珍珠采集地如雨后春笋般在海湾沿岸地区涌现,其中出现较早的有迪拜和阿布扎比。 当地部落和家族联盟经常饱受争端的折磨,存在一定脆弱性,致使沿海城镇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18 世纪 70 年代末也是政治局势动荡加剧的几年。 就在该镇以北约 40 公里(25 英里)处,来自布什尔的波斯人在巴林岛上建立了一个统治辖区。 对波斯人而言,祖巴拉是一股新崛起的威胁势力,他们对祖巴拉的敌意在 1783 年的战争中达到了顶峰。Utub 在这场战役中获胜并占领了巴林。 在祖巴拉的居民中,迁往巴林人数最多的是哈利法家族的成员。
|
亚历克西斯·潘托斯/QIAH/QMA |
这是位于祖巴拉北部弗雷哈的清真寺遗址,可证实祖巴拉曾是一个更大的沿海贸易和农业系统的一部分。 |
引发这次人口迁移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中心(转移至巴林)的转移的因素还包括第二个威胁——来自内陆的威胁。 在穆斯林神学家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 - 瓦哈卜的统领下,其它部落群族走出阿拉伯中部,对包括祖巴拉在内的沿海城镇造成了威胁。 巴林是一个岛屿,有天然的安全屏障。
当时,国际势力也渐渐将注意力转向该区域。 英国想极力收服夸瓦斯姆,它是位于哈伊马角一带,沿祖巴拉东北部海湾沿岸分布的一个部落,曾遭英国指控指使海盗袭击经由海湾地区往返印度的英国船舶。 为了镇压夸瓦斯姆,英国与同样为自己的船舶感到担忧的阿曼人订立了一项条约。
|
亚历克西斯·潘托斯/QIAH/QMA |
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考古学主任费萨尔·纳伊米说,祖巴拉没有被后来的城镇覆盖的痕迹,这里是“一个文化保持完整的地方”。 |
1809 年,受瓦哈卜鼓舞的部落加入夸瓦斯姆,试图占领祖巴拉。 这为英曼联盟提供了一次一箭双雕的机会。 当时,英国已攻下其它被夸瓦斯姆控制的港口,阿曼则决定进攻祖巴拉。 1811 年的一天,他们航行至这座城镇,开始用大炮轰炸。 轰炸造成的恐慌和大火使这座城镇的大部分区域沦为废墟。
祖巴拉的崛起和衰败如昙花一现,历史上没有任何其繁荣盛世时期的记载。 十几年后,也就是 1824 年,东印度公司的乔治·巴恩斯·布鲁克斯上尉这样记录这一事件:“那曾是一个大城镇,如今已沦为废墟。 它座落在海湾沿岸,在被摧毁之前曾是一个相当大的贸易中心。” 当前有一个项目正尝试复原 18 世纪末这座城镇达到鼎盛时期的景象,而这段引人深思而神秘的历史正是它的研究背景。 在过去的四年里,由 70 多个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每年秋天和冬天都在祖巴拉开展工作,花费数月对现在公认的海湾地区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进行研究、测勘、挖掘和编制目录。 该专家小组致力于探索这座城镇的布局、发生的活动、活动地点以及祖巴拉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在短期内积累大量财富的奥秘。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遍了这座古城遗址。 遗址占地 61 公顷(150 英亩),大约有十几个足球场那么大。 在靠近陆地的一侧有 2.5 公里(1.5 英里)长的城墙遗迹将其与外界隔开,该城墙高 5 米(16 英尺),隔段建有瞭望塔,共 22 座。 通过地球物理测勘、雷达跟踪和传统的挖掘活动,城墙内已显现出了一个规则、网格状的街道格局,其中包括住宅区结构——显然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还有作坊及其它空间。
|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项目主任因戈尔夫•苏埃森向参观者介绍祖巴拉的集市和作坊区。 在过去的四年里,由 70 多个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每年秋天和冬天都在这个遗址工作,进行研究、测勘、挖掘和编制目录。 |
考古主管汤姆·柯利指出,房屋大多都围绕院落而建。 通过探测,我发现一些房屋明显比其它房屋更大、更宏伟。 柯利解释道:“房屋的建筑材料各异,但我们发现比较精致、重要的建筑物都采用了质量较好的石材,” 他向我介绍了粗凿滩岩的基础建筑技术,该滩岩用石膏密封和保护。 在一个四合院的墙壁灰泥上,我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独桅帆船蚀刻版画——这是海上贸易在这座城镇的历史上占有主导地位的象征。
项目组发现,尽管历史短暂,祖巴拉仍然有分层分级式建筑物,它们揭示了祖巴拉急剧变化的命运,酷似海湾版的 19 世纪美国淘金小镇——一个变化迅速、快速积累财富的地方。 这座城镇在 18 世纪 60 年代至 18 世纪 80 年代这短短几十年内达到了其最大规模,显然,这一宏伟计划让可能由渔民及其家人居住的早期小型帐篷和棚屋聚集地变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地方。 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这座城镇的西端、海滩正上方发掘的一个区域。 这里有许多柱孔和桩孔、烘炉及火坑,可证明曾有人在这里搭帐篷和/或棕榈小屋暂居,而这一时期恰好是城镇建设的主要阶段。 这表明当时存在经济移民,他们会在每年 5 月到 9 月“白色黄金”丰收或珍珠采集的季节来到这里加入珍珠采集大军。
同时,这座城镇有迹象表明,珍珠采集并非当地繁荣的唯一因素。 在城镇中部、靠近大海的地方都发现了仓库和集市。 考古主管麦克•豪斯说:“这些表明这里曾生产交易过各种不同的商品,包括打铁和其它手工艺作坊。” 他将我带到一个用露天围墙围起来的区域,并向我介绍说这里曾经可能圈养过牲畜。 豪斯表示,生活在祖巴拉的人们不仅仅是“珍珠采集之镇”的采珠人,他们“一直在尝试各种生财之道”。
发掘结果也表明,珍珠采集只是祖巴拉人诸多经济来源之一。这些发掘结果还改写了这座城镇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事件: 臭名昭著的 1811 年攻击事件。该事件并不是传说中的祖巴拉的绝世天劫,考古学研究显示,实际该事件说不上是一场灾难。 首先,这座城镇在当时已过了鼎盛时期。 担任 QIAH 考古研究主任的沃姆斯利表示:“通过分析不同建筑层,我们现在认为祖巴拉早在阿曼人炮轰之前就已开始衰退”。 “而且可以肯定,一些主要建筑物在阿曼人进攻之前就已经被摧毁和遗弃。” 历史资料表明,人们在阿曼海军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安然无恙地离开这座城镇,而这一新证据与这些资料的记载吻合。
同样,1811 年的轰炸袭击导致大量居民逃离这里,只是当地居民的最初反应: 至少有一部分人很快回到了这里,他们可能住在临时建筑内,这印证了 19 世纪 20 年代的再度移民。当时完成的工程包括内城墙的建设。这堵城墙建在已经倒塌的早期建筑物上,城镇的规模也缩小到了其原有规模的五分之一左右。 他们重建了商业中心,当然,规模较之前也有所缩小,还拆除了一些破损的建筑物,并利用一般是劣质材料的废旧材料,对其它建筑物进行了重建。
部落间的紧张局势在整个地区持续不减,1878 年,祖巴拉再次受到攻击,这次的攻击来自谢赫·贾西姆·本·穆罕默德·阿勒萨尼。他是当今卡塔尔的创始人之一,该国现仍由其家族统治。 此后,规模缩小后的祖巴拉一直被占领,直至 19 世纪末再次被荒废,后来很少被占用。
|
文物保护专家 Nadia Tsatsoulie 正在拼凑碎片,还原一只破损的陶罐。 右图: 玛丽安施瓦茨一边清除钱币上可能掩盖文字的锈迹,一边用显微镜观察。 |
除了城墙和一些屋顶的残骸外,目前祖巴拉出土数量最多的是陶器。 目前已出土碎片(陶片)约 6 万块,自 2009 年以来一直在接受检测。许多是从遗址内的废墟堆或垃圾堆中找到的,通常在围墙靠近陆地的一侧。 陶艺研究专家阿格涅斯卡•比斯特隆说:“我整天泡在成堆的陶片中,按类型和日期对其进行分类。 花形设计方面的微妙变化等一些惊人的小细节会暴露物件的生产年代。” 比斯特隆向我介绍了许多陶器,包括来自拉斯海玛酋长国的 Julfar 器皿、来自伊朗洪季的陶罐、用来运输液体的又细又高的“鱼雷”罐、经过装饰的烟斗、由 Aali 一个巴林村庄的工匠们打造的专用水容器和一个神秘的黑色容器,其出处尚不明确,很可能自来印度或者伊朗。 其中还包括可追溯至 18 世纪和 19 世纪的中国瓷器的碎片及时间稍晚一点儿的欧洲瓷器的碎片。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只有铆合线和钻孔的蓝白相间的碗,这表明当时人们不会在特别珍贵或昂贵的物品破损之后丢弃它们,而是拿去修补并再利用。
|
考古学家们正在给前来参观的学生讲授陶器清洗和分拣方面的课程。 每年约有 1000 名学生来祖巴拉参观,了解这一著名遗址及其历史并观看正在进行的考古过程。 |
其它考古发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烹饪和饮食习惯方面的诸多信息,果不其然,他们的确以鱼为主食。 但也有让人惊叹的地方: 考古人员在大量的鱼骨中发现了在当今的海湾水域非常少见的锯鳐鱼骨及一些较常见但远比现在捕捞的尺寸更大的物种的样本。这表明,在现代捕鱼行业,捕鱼者们捕捞的鱼其实还未到极限。 当然,这些考古发现还包括珍珠,珍珠由牡蛎产出,人们在食用牡蛎后,将其贝壳丢弃在垃圾堆中,这是项目组在三米(近 10 英尺)深的地下发现的。 此外,项目组还发现了大量标注枣浆生产日期的榨枣机;有关水稻、小麦、大麦和蚕豆以及椰子、桃子、杏子、核桃和李子等水果的种种迹象都显示了当时的多样化贸易网络和人们的购买力。
|
亚历克西斯·潘托斯 |
这个部分成型的珍珠连同其所依附的牡蛎壳是在 19 世纪的一个建筑物外发现的。 当牡蛎开始往一个小的入侵对象上分泌珍珠层时,便形成了珍珠。珍珠层是一种碳酸酯保护层。 |
在考古发现中,与珍珠采集直接相关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实物珍珠。 追踪祖巴拉遗址考古发现的霍莉•帕顿表示,这是预料之中的,因为珍珠非常珍贵且便于携带: 当地居民在迁移或逃离时肯定会首先选择带上它们。 但考古人员在这里却发现了潜水采珠人和商人可能曾使用的各种物件: 一个 18 世纪珍珠商的箱子、珍珠采集刀和用一种氧化铁矿物赤铁矿制成的泪珠状潜水压铅。 这些可帮助潜水采珠人潜入水下 50 多米(160 英尺)寻找宝藏。 一共有超过 200 件已被送至多哈,打算在计划于 2014 年 12 月开放的新国家博物馆展出。
|
左图: 一个用铁矿石赤铁矿制成的潜水压铅,可帮助潜水采珠人潜入水下 50 多米。 上图: 穿在金线上的一颗珍珠母,这个非常罕见: 因为珠宝一般都随居民迁移被带出了祖巴拉。 下图: 芯棒上缠绕着玻璃釉陶珠,经打磨后平滑融入其所在的平面层。 右图: 这是在城墙内的垃圾堆里找到的一个扁平银环。 |
|
左图: 这片陶瓷碎片曾经可能是一个中国陶瓷碗的一部分,后来被用来镶嵌吊坠。 据估计,这个瓶子的玻璃塞可追溯至 19 世纪,右图。 上图: 去顶的玛瑙贝壳可能曾被用作珠宝或游戏物品。 它们都出土于祖巴拉的集市和商业区。 |
考古发现中的兴趣点正好与祖巴拉城市地貌所展现的海湾聚居地的特色匹配。 从事叙利亚、约旦和巴勒斯坦地区考古学研究已达 30 多年之久的沃姆斯利解释道,祖巴拉并没有古老、传统的中东城镇非常典型的复杂动态的城市布局。 他说:“祖巴拉并没有遵循既定的伊斯兰城市杂乱无章或无规划的发展理念”。 “这里的布局井井有条,表明当时肯定有一个中央权威机构负责这座城镇的设计和建设。” 目前尚不明确谁指引了城镇建设方向,但大概也只有思维缜密、经验丰富的人士才能得世间智者的支持,展现此等远见力和组织力。
这些考古发现和新的问题让考古人员意识到,现在对海湾地区小型城镇的城市考古学研究仍然了解甚少。 现在,我们已看不到大多数城镇的遗迹,它们已被现代社会的发展所掩埋,但祖巴拉是个例外,它为人类提供了了解当时该地区人们生活、工作状况及他们与外界联系的良好机会。
|
阿格涅斯卡•比斯特隆/QIAH/QMA |
对该城镇的大部分布局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工作状况和与外界的联系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
为了深入了解后面这几个方面,我沿着海岸向北行走了几公里来到弗雷哈,这是另一个没落的城镇,和祖巴拉一样,它可以帮助历史学家们了解沿海贸易港口变幻无常的命运。 这里出土的陶瓷可确认弗雷哈的出现早于祖巴拉,但发掘工作表明,这里的发展、繁荣与萧条模式与祖巴拉相似。 弗雷哈最引人注目的是围绕一潭泉水建立的一个聚居地,该地位于主港口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很久以前就死去的棕榈树的树桩表明,这里曾是一片农田,很可能能够为港口种植并供应从其它地方很难得到的时令新鲜农产品。 由此可以猜想,这种农田在其它地方肯定也存在,而且形成了沿海地区供养腹地的一部分。 多项遗址测勘结果表明农田系统和篱笆曾经存在过,这为一份 19 世纪有关“祖巴拉及其周边地区”的 20 座要塞的参考文献提供了支持。 这个小型田园农业网络的遗址位于内陆边缘靠近淡水水源的地方,可能曾是沿海城镇的后花园,主要用于为祖巴拉提供重要物资。
这让考古人员进一步了解了海湾地区南部的小型贸易城镇及其腹地之间的社会和经济往来方式,这是迄今为止 QIAH 项目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之一。 同样重要的是,考古发现还证实,1811 年的轰炸事件虽然非常重要,但尚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且促使祖巴拉一度繁荣的因素除珍珠采集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
修复工作完毕后,祖巴拉的要塞将成为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的游客中心。 |
所有考古发现均可证实导致祖巴拉最终走向衰败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因素不仅仅局限于当地。 自 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养殖珍珠流入之后,海湾地区的珍珠贸易开始走向衰败。 从 1869 年起,苏伊士运河重新定位了其所在半球的贸易路线,有效减少了海湾地区区域间而非全球航运交通量。 本地方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似乎加快了该地区旱灾的发生和农业衰败进程。 到目前为止,祖巴拉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仅限于对外城墙的部分区段、其中一座塔以及最大的综合区内的一些家庭住宅的重建和巩固。 项目组没有对这些建筑进行重建,但却对城墙进行了巩固,对历史悠久的灰泥墙进行了重新涂刷,必要时也使用了一种新灰泥。 这些工作为重现这座城镇 250 年前的繁荣景象奠定了基础;让人们在时隔一个多世纪以后第一次有机会沿着沙滩街道漫步,站在曾经保卫祖巴拉居民的围墙上眺望。
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考古学主任费萨尔·纳伊米说:“祖巴拉是一个文化保持完整的地方”。 “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人们了解卡塔尔乃至整个地区的历史提供了启迪。 能向世界展示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