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卢拉·哈拉瓦尼(Rula Halawani),《痕迹》(Traces)系列,2013年。 摄影冲印,由塞尔玛·法瑞安尼画廊(Selma Feriani Gallery)提供。 |
在中东当代艺术迅速发展的十多年间,摄影艺术可以说是一马当先。
说起“中东地区的摄影作品”,很多人通常会联想到来自冲突地带的新闻图片。 不过近十年间,中东及北非摄影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长廊中最耀眼夺目的新星,使世人的片面认识发生了巨大转变。
尽管中东摄影艺术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是与摄影本身同时诞生,但中东当代摄影艺术登上世界舞台还要追溯到2004年,当时,著名的荷兰Noorderlicht年度摄影艺术节举办了一场名为“Nazar”(“看”)的阿拉伯世界专题展,为世人推开了了解中东地区摄影艺术的大门。 尽管在当时,这场专题展看起来只是昙花一现的精品主题秀,但却为摄影艺术红遍中东内外埋下了萌芽之种,让它与其他当代艺术形式共同发展成熟。
2012年,伦敦的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举办了一场名为“中东之光”(Light from the Middle East)的专题展,共有来自中东地区的30多位摄影家参展。 次年,利物浦Look Festival艺术节举办了一场意义重大的名为“我所存在的方式”(I Exist in Some Way)的中东摄影主题展;而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诉说故事的女人”(She Who Tells a Story)的展览,该展览也是全球第一场展示中东女性摄影师作品的大型活动。 最近,休斯顿FotoFest摄影双年展于三月举行,展出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49位艺术家的摄影艺术作品,同时也是所有阿拉伯艺术展中规模最大的展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囊括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12位艺术家,沙特阿拉伯是目前中东地区摄影艺术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除了这些备受瞩目的展出以外,中东摄影艺术家的团体展和个展已成为全球各地美术馆和私人画廊的常客。 那么,为什么该地区的当代摄影艺术会赢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呢? 怀着这样的疑问,我采访了中东地区最著名的六位摄影艺术家及艺术界专家。
 |
拉娜·埃塞蒂(Lalla Essaydi),《闺房2号》(Harem #2),2010年。 有色印刷,由艺术家本人和埃德温·胡克画廊(Edwynn Houk Gallery)提供。 |
拉娜·埃塞蒂(LALLA ESSAYDI)是2004年“Nazar”展上的杰出参展艺术家之一,现在她已跻身阿拉伯世界最成功的艺术家之列,涉足各种艺术形式。 她的摄影作品被众多大型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家列入藏品。 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很多摄影艺术家一样,埃塞蒂居住在海外,对于中东地区以外的世界有着深入了解。
“我一直在作品中长期深入地探究我的复杂身份——作为艺术家、女人、摩洛哥人以及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我目前生活在西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游牧已成为21世纪的普遍现象。”她这样说道。
埃塞蒂还对全球艺术史有着全面了解,除了展现自己的文化身份外,她的影像作品还会以或隐晦或尖锐的方式,回击数百年来西方的东方文化学者常对中东女性作出的色情化描述。
她说:“我的作品延伸至伊斯兰文化之外,唤起西方对于面纱文化和妻妾制度的兴趣,这正与东方主义绘画中所表达的一样。”然后又补充道,她的很多摄影作品都需要花费数月时间来精心构造布景。
 |
约瑟夫·纳比(Youssef Nabil),《凯瑟琳·德纳芙,巴黎》,2010年。 手工上色明胶银盐冲印,由三线画廊(Third Line Gallery)和娜沙利·奥巴迪亚画廊(Nathalie Obadia Gallery)提供。 |
她提出,中东摄影艺术的发展是“全球游牧以及全球现代化、科技和社交媒体”的产物,“或许是中东地区的动荡局势使得该地区的艺术愈发流行,这种现象的推动因素在于艺术家们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向全球观众展现中东地区的真实现状,而全球观众们越来越希望从全新角度了解这个地区。”
约瑟夫·纳比(YOUSSEF NABIL)出生于埃及,但与埃塞蒂一样,目前生活在美国,同样也在当年的“Nazar”展上脱颖而出,现已成为全球知名的艺术家。 他采用传统的黑白摄影法,并以古老的方法手工上色,曾在四大洲举办过多次个展。 20世纪90年代初是纳比摄影生涯的起步阶段,当时还生活在埃及的他深受家乡电影传统的影响——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电影产量最高的国家。 相比之下,他近期的作品呈现出逐渐远离电影的趋势,但它们常常与电影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例如近期以佩戴希贾布(女士头巾)的法国女演员为主人公的肖像作品。
纳比指出,海湾国家是当代中东艺术(包括摄影艺术)获得全球关注的主要驱动因素。 “10多年前,迪拜经济突然迅猛发展,为中东艺术搭建起了沟通渠道,为中东艺术家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契机,并通过艺术博览会和拍卖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中东艺术首先通过迪拜的博物馆和收藏馆走向了世界,随后则是阿布扎比和卡塔尔。 其他该地区的艺术家们也可借此良机展示自己的作品。”
除了繁荣的现状外,纳比还认为,中东地区的艺术时代已经到来。 “是时候让世界了解中东地区的艺术了,这与他们了解中国艺术、印度艺术、拉丁美洲艺术的方式一样。”他说道,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应该是时候让中东地区的艺术家们获得认可了。”
 |
米特拉·塔布利赞(Mitra Tabrizian),《莱斯特郡》(Leicestershire)系列,2012年。 有色摄影冲印,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
作为全球当红的艺术家,纳比和埃塞蒂能够出现在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的2012年展览上并不让人意外,参展艺术家中还包括了来自中东地区的非阿拉伯摄影艺术家,例如作品在各地展出的米特拉·塔布利赞(MITRA TABRIZIAN),她目前是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摄影学教授。
“我出生在伊朗,在英国上学,游走于两国之间的经历赋予了我一种优势,使我可以从局外人的角度审视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她解释道, “我既不属于伊朗,也不属于英国,这是一种既疏远又亲近的感觉,因此可能会形成与众不同的理解。”
塔布利赞的作品中既有在英国完成的,也有在伊朗完成的,并且含有大量的社会评论元素。她表示,众多大师都在精神和艺术上对自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恩师——著名英国作家、艺术家及摄影理论家维克多·布尔金(Victor Burgin)、法国哲学家及批判理论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以及德国博学家贝尔托特·布莱希特(Berthold Brecht)。 她丝毫不在意观众是否始终能够看出她的作品是在哪里完成的——“东方”还是“西方”,甚至有时候这就是她的目的。 她的《另一个国度》(Another Country)系列作品,聚焦伦敦的穆斯林社团。对此她说:“这部作品的反响很不错,很多观众对于作品的东西方归属感到很疑惑。”
 |
萨摩尔·莫哈达(Samer Mohdad),《Mes Arabies》系列,摩洛哥,1994年。 摄影冲印,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
 |
瑞姆·艾尔·法赛尔(Reem Al Faisal),《麦加朝圣》(Hajj)系列,1999-2003年。 明胶银盐冲印,76x100厘米,由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Howard Greenberg Gallery)提供。 |
塔布利赞认为,人们对中东摄影艺术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包括文化上的困惑,或是“无法理解那种政治形势”,由此引起了“人们对于中东地区艺术家本身以及他们如何诠释或看待生活的兴趣”。 她还做出了更实际的假设: “因为在目前的环境中,市场看来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东方是一片亟待探索和开发的新大陆。”她说道。
她对于经济的观点与伦敦《金融时报》的摄影评论家弗朗西斯·霍奇森(Francis Hodgson)不谋而合,弗朗西斯·霍奇森曾是全球最顶级拍卖行之一苏富比拍卖公司的摄影部门主管。 “近几年来,中东地区的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赛马、金融业、旅游业到各种其他艺术活动,皆是如此。”他说道, “金钱显然是幕后的推手。 尽管富裕的西方人因其深入骨髓的殖民主义价值观和革命前的阶级结构而屡遭诟病,但他们却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变通能力。当你看到身穿粗花呢、来自[西方机构]的人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完全融入中东社会时,你一定会非常吃惊。 而一部分回报则是对当地的文化表现‘产生兴趣’。 对于中国、印度甚至俄罗斯来说,同样如此。 哪里涌现金钱,他们就会对哪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卢拉·哈拉瓦尼,《Intimacy V》系列,2004年。 摄影冲印,由塞尔玛·法瑞安尼画廊提供。 |
因此,他说道,有些中东摄影艺术家实在太了解这一点了。 “也许是艺术世界的重心正在移动,正如它定期发生变化那样。 但我对此持保留意见。 事实上,尽管很多十分有趣,而且品质卓越的摄影作品正诞生于中东或北非地区,但其最终用途还是供纽约、伦敦和巴黎消费。 中东当代艺术的大部分‘价值’其实只是在旧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成功罢了。”他说道,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出口艺术的存在,这种艺术的创作目的就是供原产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欣赏。”
尽管如此,他依旧认为“中东摄影艺术”一词过于简单化。 “我认为这些现象不可一概而论,例如伊朗艺术摄影的繁荣、马拉喀什新建的摄影博物馆、开罗的公民新闻,或者巴勒斯坦抗议艺术摄影的兴起。”他这样说道。
正是这种高度复杂性引起了休斯顿摄影双年展(FotoFest)联合创始人温迪·瓦曲丝(Wendy Watriss)对中东摄影艺术的兴趣。 “我发现这些作品真的是才华横溢。”她说道, “我不认为这些作品是普通‘摄影’那样的单一结构。在[FotoFest]展览上,大多数参展艺术家都交错使用了多种媒介——动态的和静态的,二维的和多维的。 正如他们的作品一样,这些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家。 他们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层次,涉及政治、文化和地理历史的方方面面, 是精妙而奥义深长的作品。”
 |
阿卜杜纳瑟·迦林姆(Abdulnasser Gharem),《Siraat》(《路》),2010年。 自制LED灯箱,73x123厘米,由阿雅姆画廊(Ayyam Gallery)提供。 |
沙特阿拉伯摄影艺术家阿卜杜纳瑟·迦林姆(ABDULNASSER GHAREM)可以说是传达这种精妙奥义的典范人物,他的复合作品常常将摄影只作为其中一种元素。 现年41岁的迦林姆曾在风格成型期自学全球艺术史。 “互联网出现在90年代末。”他解释说, “我开始从头自学。 那时的中东地区爆发了很多战争。 战争会对艺术家产生影响。 一战后出现了达达派、构成派;二战后期则出现了激流运动。 我确定了自己的立场,并希望将其表现出来。”
这些全球运动给迦林姆带来灵感,他想要创作一些主要面向啊拉伯观众而非西方观众的艺术作品。 这一点体现在他精心绘制的橡皮印章画作之中,这些画作常常与摄影照片相结合。 “在中东地区,人民饱受官僚主义之苦。”他解释道, “没有印章,什么事都办不了。”
迦林姆的作品曾在威尼斯双年展和沙迦双年展等全球顶级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而他本人对于当下的中东摄影艺术热潮有着自己的看法。 “9.11之后,东西方更加渴望了解彼此。”他说, “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艺术吗? 人们通常通过媒体来获得有关我们的信息。 但是艺术品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各个国家的信息。 这种信息传达过程非常直接, 而且也很纯粹。 没有人可以控制艺术家及其想要传达的信息。” 在这方面,迦林姆追寻着自己的信念,于2003年联合其他艺术家共同建立了艺术家组织“阿拉伯边缘”(Edge of Arabia),这一组织已成为沙特当代艺术的领衔之声。
 |
卡米拉·扎哈里亚(Camille Zakharia),出自《Elusive Homelands》系列《阿瓦德一家》(The Awad Family),1999-2000年。 照片拼贴画,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
来自巴林岛的卡米拉·扎哈里亚(CAMILLE ZAKHARIA),同样擅于在摄影艺术中使用多种媒介的复杂手法,其作品结合了叠层、拼贴和书法等多种元素和材料。 与迦林姆一样,扎哈里亚同样参加了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和FotoFest展览,并且已在北美洲、欧洲和中东地区举办过多次个展。 他说:“我的作品具有自省意义。 我在大约30年前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黎巴嫩,这使得家乡、身份、归属、自我认知和地域感成为我最热爱的作品主题。” 例如,《小路的故事》(Stories from the Alley)系列就是1998年他在加拿大生活期间创作的。 “我对中东地区有着深切的思乡之情,尤其是巴林岛。 我不断地去听[埃及古典歌手]乌姆·库勒苏姆(Umm Kulthum)的歌曲以寻求灵感,并在背景中融入了她的多首歌曲。”
在摄影方面,扎哈里亚认为自己的灵感主要来源于海外的纪实摄影师,包括欧仁·阿杰(Eugène Atget)、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和埃里克·索斯(Alec Soth)。 他补充道,“我最喜欢达达主义,尤其是汉娜·霍奇(Hannah Höch)的作品。”
扎哈里亚的观点和与纳比相似,都认为时代精神和艺术基础设施推动着中东摄影艺术的发展。 “随着世界之门逐渐敞开,我认为也是时候探索一些陌生地区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 “当然,也存在着其他更为显著的原因,包括中东地区和海湾国家新建立的许多画廊和博物馆,尤其是在近十年,这些设施培养了很多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
 |
哈桑·哈贾杰(Hassan Hajjaj),《Kesh Angels》,2010/1431。 第7版。 金属质兰姆达印刷,3毫米白色铝板基材,101x137厘米,由塔莫尔·格兰恩画廊(Taymour Grahne Gallery)提供。 |
与扎哈里亚和迦林姆一样,英国籍摩洛哥艺术家哈桑·哈贾杰(HASSAN HAJJAJ)曾参加伦敦和休斯顿的展览。他说自己“永远是各类摄影艺术的忠实拥趸,包括古代和当代摄影艺术,但对我启发最大的摄影家分别是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马里克·斯蒂贝(Malick Sidibé)、塞缪尔·福索(Samuel Fosso)、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大卫·拉切贝尔(David LaChapelle)和施林·奈沙(Shirin Neshat)”,他所列举的这些前辈来自不同的四大洲。
与摩洛哥同胞埃塞蒂一样,“东方”和“西方”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哈贾杰作品的基础。外部世界倾向于以一种异域“外来者”的眼光审视他的家乡,对于这种偏见的敏感成为了他作品的灵感来源。
“最初是在20多年前,在为摩洛哥的一次[欧洲]摄影活动担任助理之后,我决定投身摄影。”他解释道, “或许是出于无心,但那些风景、城市风光和当地居民只被用作体现异域风情的背景或道具,而所有模特、服饰、杂志员工甚至读者全都是西方人,这让我感到很怪异。 那时,没人会真正注意到我们。” 现在,他的作品已广受欢迎,原因之一在于他常使用幽默风趣和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而且其中常会夹杂着对于社会现状的思考,直白地说,也就是“社会评论”。 谈到自己的各系列作品,他说:“我希望展现出我眼中的摩洛哥。的确,陈旧的传统仍然存在,但这里的人们已变得非常现代化、生机勃勃而又充满活力!”
他目前生活在英国,作品在英国、纽约和迪拜的多家顶级画廊中代理。他认为,中东摄影艺术能够引起全球关注,与全新的地区性艺术基础设施、互联网以及地区经济繁荣密不可分。 “艺术家的才华一直存在;只是以前他们没有这些基础设施来得以施展。”他说道, “如果没有博物馆、画廊、艺校,没有优秀的托运商、画框、材料、出版物、杂志、报纸、评论,以及拥有可支配收入来购买艺术品的受众,这些艺术家无法生存。 在西方,我们认为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理所当然、毫不稀奇。”
![史拉娜·沙巴兹(Shirana Shahbazi),《[Komposition-56-2012]》。 铝板有色印刷,由Galerie Bob van Orsouw画廊提供。](../../../issue/201405/images/lenses/M_sp5_by_Shirana_Shahbazi-Kompos_sm.jpg) |
史拉娜·沙巴兹(Shirana Shahbazi),《[Komposition-56-2012]》。 铝板有色印刷,由Galerie Bob van Orsouw画廊提供。 |
在艺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东地区是十年间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已新建了各种艺术画廊、博物馆、拍卖行和艺术博览会,其中多数位于阿联酋、卡塔尔以及沙特阿拉伯,而沙特作品则更深入地表现了当代艺术。 在老派的西方艺术中心,伦敦是中东摄影艺术最集中的地方;而在中东地区,迪拜则是摄影艺术聚集地。近期,多家以摄影艺术为主要甚至是唯一主题的画廊在迪拜开业。 East Wing是其中最新的一家画廊,总监艾利·多米特(Elie Domit)注意到中东地区的摄影艺术正在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中东地区长久以来颇为神秘,这种认知和好奇能够提高这个地区的受关注度。”他这样说道。
罗斯·伊萨(Rose Issa)是伦敦先锋派画廊经营者,专营中东地区当代艺术,同时也是2011年出版的《当下的阿拉伯摄影》(Arab Photography Now)一书的编辑。她与艾利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发现人们十分渴求来自中东地区或关于该地区的照片,因为现在很少有人能够轻易地前往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突尼斯、埃及、伊朗或沙特阿拉伯,因此中东艺术家的作品可架起信息桥梁。”她说道, “此外,如果某个地区登上了新闻,公众自然会想要深入了解这个地区,而且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摄影艺术家们都有许多独特、有趣的故事想要诉说。”
 |
纪亚德·安塔尔(Ziad Antar),《哈利法塔III》,出自《Expired》系列,2012年。 银盐冲刷,由塞尔玛·法瑞安尼画廊提供。 |
当然其中也不乏更为实际的原因,她解释道: “近20年来,不仅是中东摄影,全球的摄影艺术普遍都受到了艺术画廊的推崇。 其中虽不乏艺术方面的原因,但同时还有着物流因素: 摄影艺术易于节省运输成本。 摄影师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光盘发送照片,无需运送成本,使举办展览的成本更为低廉,还可以根据预算设置照片尺寸,从而节约制作画框的成本。”
不难看出,中东摄影艺术的繁盛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 新的财富,博物馆、画廊、艺术博览会和在线网站等各式展出,以及宣传场馆的建立,都推动着中东摄影艺术时代的到来。
不过,最主要的因素或许是中东艺术家们主观上更加全球化的视野。 他们通过吸收海外的生活体验、文化和艺术历史,透过自己的相机镜头和亲身经历,在全球艺术历史中深深刻下了属于自己的烙印。
 |
西蒙·波考克是一名现居英国的摄影艺术家,定期为《时尚芭莎艺术版》(Harper’s Bazaar Art)以及《画像》(Eikon)等杂志撰写艺术专题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