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31日,阿拉伯国家乐团(NAO)指挥兼创始人迈克尔·伊布拉西姆(右)在底特律音乐厅(Detroit Music Hall)指挥乐团和“搭建音乐之桥”学生合唱队倾情演出。1928年即已建成开业的底特律音乐厅(下图)目前是阿拉伯国家乐团的主场。 |
有时候,一首歌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就这次活动来说,一首歌曲改变了20个人的人生。 5月31日,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区的颇具历史意义的演艺中心音乐厅(Music Hall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座无虚席,面对着台下等待阿拉伯国家乐团(NAO)年度音乐会拉开序幕的观众,音乐总监迈克尔·伊布拉西姆(Michael Ibrahim)上台发表了致辞。 他说道,去年秋天,阿拉伯国家乐团获得了“约翰·S·怀特和詹姆斯·L·怀特基金会”(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授予的一笔资金,用于开展名为“搭建音乐之桥”(Building Bridges through Music)的课后活动。 他解释说,该活动旨在在低收入社区的公立学校中开展阿拉伯音乐教育。
“今晚是这项刚刚起步的课后活动的汇报演出,这些来自伍德沃德学院的优秀学生会为大家奉上精彩的表演。”说完,伊布拉西姆便转向了他的合唱队: 20位四至八年级的学生意气风发地站在音乐家身后的高台上。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毫无舞台经验,更不用说与专业乐团同台演唱。 伊布拉西姆举起了指挥棒,学生们便奋力唱响了《Zuruni》,一首在阿拉伯地区广为传唱的黎巴嫩经典民谣。 曲声刚落,观众们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并起立致敬。 作为第二首曲目,他们演唱了法瑞尔·威廉姆斯(Pharell Williams)的现代金曲《Happy》,伊布拉西姆在其中加入了阿拉伯乐器元素,学生们利用自己的手势和舞步完美演绎了这首歌。
“他们演唱的时候,我都快感动得哭了,”沙智美奈子(Sachi Yoshimoto)回忆道。美奈子现居洛杉矶,2012年起便在阿拉伯国家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手一职。 “他们的演唱鼓舞人心,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和乐团成员。” 她着重提到了自己的日本血统,并继续说道:“看到非裔美籍学生们熟练而优美地演唱《Zuruni》,作为一名非阿拉伯音乐家能够学习阿拉伯音乐并延续这种传统文化,我感到十分荣幸和骄傲。 这种跨文化交流正是我当初加入阿拉伯国家乐团的原因。”
打击乐器乐手山姆·帕森斯(Sam Parsons)认为,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他是一名职业爵士乐手,自2011年在密歇根大学读本科时就加入了阿拉伯国家乐团。 “看着伍德沃德学院的学生走上台,唤起了我当时首次与乐团合作时的激情。”他说, “他们真是太棒了。”
 |
“我的初衷就是成立一支全职性的专业乐团,并建立一所阿拉伯音乐学校。”伊布拉西姆(下图)这样说道。 阿布达·阿格哈(Aboud Agha)(上图)是参加5月31日阿拉伯国家乐团演出的三位歌手之一,早在青少年时期,他便在叙利亚获得了首次登台演出的机会。 |
“搭建音乐之桥”以及阿拉伯国家乐团的历史还得从迈克尔·伊布拉西姆说起。 作为一名叙利亚裔美国人,今年30岁的迈克尔·伊布拉西姆在斯特灵海茨出生并长大,十岁时开始学习‘ud(即阿拉伯琵琶),随后不久便迷上了经典阿拉伯音乐。 2009年,当时还在东密歇根大学念书的他,便组建了自己的首个合奏团takht。这是一支传统的阿拉伯室内小乐队,队中共有七名学生乐手,分别演奏’ud、小提琴、qanun、riqq和nay(依次为阿拉伯齐特琴、小手鼓和芦笛)。 同年,他创办了“密歇根阿拉伯乐团”(Michigan Arab Orchestra),到2011年,除了takht成员外,他一手组建的阿拉伯社区唱诗班也加入了进来。 维克多·甘南(Victor Ghannam)是一位著名的阿拉伯裔美国音乐家,经常为电视栏目谱曲,他从第一天起就与伊布拉西姆共同表演。 “他的想法直击我心。”甘南说道, “能够延续我们的传统真是太好了!”
一月份,乐团更名为“阿拉伯国家乐团”,以反映出乐团对教育的关注以及面向全国的性质。 1月24日,阿拉伯国家乐团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交响音乐厅,举行了更名后的首次演出。 小提琴手凯蒂·范·杜森认为,全新的名称“能够更好地反映我们目前的身份,因为全国甚至全球的音乐家都可以加入我们。”
其中,来自德州奥斯丁的编曲兼小提琴手罗伯特·雷吉奥(Roberto Riggio)表示,这支乐团让他能够以一名阿拉伯音乐践行者的身份成长,同时“很高兴地看到,阿拉伯国家乐团正在以文化交流为明确使命,有计划地向前发展”。
“五年前成立这支乐团之时,我的初衷就是成立一支全职性的专业乐团,并建立一所阿拉伯音乐学校。”伊布拉西姆解释道, “正是因为缺乏这种乐团,所以我们才需要它,而且我们能够将它传承下去。” 他继续说道,“如果阿拉伯艺术和我们的文化能够延续下去,它将在这里实现”——意指美国。 “我们需要保护这种音乐,并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伊布拉西姆是一名颇有造诣的音乐家,同时也是声名鹊起的创新音乐总监,因此对他来说,吸纳技艺精湛、多元化并富有热情的音乐家并不难;不过,他也承认在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筹资方面,更难于步入正轨。 “音乐家通常都不善于经商。”他坦言道。
 |
“(我)很高兴地看到,阿拉伯国家乐团正在以文化交流为明确使命,有计划地向前发展。”小提琴手兼作曲罗伯特·雷吉奥说道。为了参加阿拉伯国家乐团的演出,他特地从德州奥斯丁赶来。 |
34岁的穆斯·思凯比(Moose Scheib)是一名黎巴嫩裔的美国企业家,居住在附近的迪尔伯恩。 思凯比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他所成立的Mizna Entertainment在2007年推出了密歇根州首台面向阿拉伯裔美国人的喜剧表演。 20世纪80年代末,七岁的思凯比跟随全家移民美国,在第一次参加密歇根阿拉伯乐团音乐会之前,他从未听过什么经典的阿拉伯音乐。 他说,从那以后,自己便爱上了阿拉伯音乐。
 |
“我喜欢将人们联结起来。 我天生就擅于为人们搭建沟通桥梁。”穆斯·思凯比这样说道,正是他带领阿拉伯国家乐团走向合法成立。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联结方式。” |
“我喜欢将人们联结起来。 我天生就擅于为人们搭建沟通桥梁。”思凯比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联结方式。 如果我全情投入去做某些事的话,我希望是那些不仅可以留给我的女儿,并且可以惠及其他孩子以及下一代的事情。”他补充道。
音乐方面的事宜交给伊布拉西姆,思凯比则主要负责乐团依照相关法律正式成立、扩展董事会以及寻找主场等事务。 考虑到大底特律区拥有着全美规模最大、最多元化的阿拉伯裔群体,思凯比向底特律音乐厅主席兼艺术总监文斯·保罗(Vince Paul)征询建议。 出乎意料的是,保罗并没有给出建议,而是直接邀请阿拉伯国家乐团成为自己的常驻乐团。
“我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平常大众的剧院。”保罗这样说道。他于2006年出任底特律音乐厅总监。 他继续解释道,考虑到底特律极其多元化的人口特征,“我希望公众认为,音乐厅拥有一支常驻的阿拉伯乐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阿拉伯国家乐团的教育愿景与保罗自己的理念不谋而合,同时也可满足保罗对于改善底特律公立学校缺乏任何形式的音乐活动这一现状的愿望。
思凯比表示,底特律约70%的市中心学校都缺乏音乐老师。 “作为摩城唱片公司的家乡,底特律竟然无法让孩子们接触到音乐,这真是太可怕了!” 他惊叹道, “艺术是人类生活以及人与人沟通的必要元素,尤其是在语言不通的时候。”去年年初,伊布拉西姆、思凯比和阿拉伯国家乐团董事会成员詹姆斯·赛琳(James Cline)开始积极推动开展阿拉伯音乐课后活动。年末,借助小提琴手范·杜森的提议,阿拉伯国家乐团收到了10万美元的“怀特艺术鼓励”(Knight Arts Challenge)拨款。 “搭建音乐之桥活动是我们的起点。”伊布拉西姆说道, “就如同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伍德沃德学院的课后活动总监玛珊·米歇尔(Marsae Mitchell)听闻“搭建音乐之桥”后,特别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成为首个参与者。 她解释道,伍德沃德是一所“第一条款”学校,即所有学生均来自生活水平处于或低于官方贫困水平的家庭。 学校几乎没有可用于课后活动的资金。
 |
五月初,距孩子们的演出还有几周时间,阿拉伯国家乐团低音提琴手玛姬·海思帕彻(Maggie Hasspacher)列出了下午的日程安排。 |
“我乐于看到孩子们能够有机会体验其他文化。我们这里的很多孩子甚至都没机会离开他们生活的那块区域。”表演艺术科班出身的米歇尔说道, “能够看到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了解不同的乐器,真是太棒了。”
她提到,尽管底特律人口多元化,她的大部分学生依然从未接触过具有阿拉伯血统的人。 她笑着回忆道,孩子们最先问伊布拉西姆的一个问题是“你吃不吃汉堡王?”,而伊布拉西姆的肯定回答,让他们颇感惊讶。
 |
伊布拉西姆陪伴孩子们彩排阿拉伯民谣《Zuruni》。 |
这次活动从十月份开始,在伍德沃德学院的700名学生中选出了20名四年级至八年级学生,伊布拉西姆每周会与孩子们在教室见面,并按照阿拉伯国家乐团低音提琴手玛姬·海思帕彻设计的课程进行授课。 米歇尔说,起步阶段十分困难,她不仅在课堂上担任助教,还监管着一项额外的周训。 “孩子们起初不愿意使用自己不理解的语言唱歌,也不愿意接受他们不熟悉的文化。”她说道。 此外,一些家长也十分焦急,他们不确定这项活动是否具有价值。
海思帕彻表示,就连伊布拉西姆也需要时间来适应。 “他从未在市中心学校教过书,完全不知道如何入手。”她笑着继续说道,“他从没教过孩子。” 伊布拉西姆对此表示同意。 “他们不知道如何唱歌,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其他语言,更别说认识自己圈子以外的人。”他说道。 一月份,海思帕彻开始通过联合教学的方式来帮助伊布拉西姆,他们在课程中融入了阿拉伯音乐和西方音乐,从而实现双向文化交流。
 |
卡里尔·克洛斯(Khalil Cross)下课后收到了伊布拉西姆的击掌鼓励。 |
孩子们每周都会练习《Zuruni》的阿拉伯语歌词,学习一些基础的阿拉伯语单词并了解如何认识一些音符。 伊布拉西姆向他们介绍了阿拉伯琵琶、阿拉伯齐特琴和芦笛;并带领孩子们接触他的背景和文化。 到五月中旬,孩子们已经认识歌词中的所有单词了。 他们已准备好。
七年级生夏安·威廉姆斯(Cheyenne Williams)和贾耶·普伦(Jaya Pullen)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课程,如果有机会他们还会参加。 夏安说,自己打算在大学选择音乐教育专业,每周都能唱歌让她很开心。 “使用其他语言来唱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时激发了我详细了解阿拉伯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她继续说道。
 |
伍德沃德课后活动总监玛珊·米歇尔帮忙排练《Happy》的舞蹈部分。 |
据伍德沃德学院负责人威廉·杰克逊(William Jackson)的观察,“音乐能够消融隔阂”。他称赞该活动“超出了自己的预期”。 他说:“艺术可以训练人的右脑。 与单一的睡觉休息方式相比,不如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令人愉快的活动,比如音乐和舞蹈。” 的确,随着演出之夜逐渐临近,参加“搭建音乐之桥”活动的学生们的学校测验分数在数学和阅读方面均呈现出总体提升的态势。
音乐会当晚,杰克逊、米歇尔以及伍德沃德的很多其他教师、职工和家长纷纷到场。 “孩子们让我感到十分骄傲。”米歇尔激动地说道, “不仅仅是因为音乐会无比精彩,更因为他们出色的演唱,他们可以说是伍德沃德学院的杰出代表。” 同样让她感到欣喜的还有孩子们在态度上的转变。 “他们一开始对于阿拉伯语歌曲丝毫不感兴趣。”她回忆道,“现在他们都想要回到这里再次演唱。”
“我喜欢孩子们在表演中表现出的成就感和喜悦。”范·杜森说道, “我当时坐在舞台上的椅子上,看着由非裔美国儿童组成的合唱团与阿拉伯乐团一同为底特律市区的观众奉上精彩的演出,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体会这种奇妙的感觉。 这场演出以一种促进文化交流的方式,真实而又意义深远地展现了底特律及其音乐文化。”
 |
“使用其他语言来唱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时激发了我详细了解阿拉伯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七年级生夏安·威廉姆斯说道。 |
“这项活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门。”伊布拉西姆说道。 “孩子们起初十分抵触。”他回忆道, 他们认为阿拉伯语“很奇怪,因为这是一种不同的文化,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但等到他们在音乐会上演出完之后,所有人都希望能再来一遍。 他们喜爱这项活动,登台表演让他们获得了自信。”
为此感到欣喜的不只有孩子们。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伊布拉西姆谈起“曾有很多人告诉我‘你不行,你不能这么做,你不应该这样’。 现在,每个星期我都会将曾经帮助我走出低谷的哲理传达给孩子们。 我告诉他们,我的起点与你们一样,只要你们愿意付出努力,一定能够成功,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他相信,这将会是孩子们奏响的最美妙的音符。